一、目的:
為落實本市推動新住民照顧輔導措施,提升其在臺生活適應能力,透過專業講師授予衛生保健、法律常識、社會福利及就業輔導等相關通識課程,並由新住民講師分享自身在臺生活經驗,以落實新住民照顧輔導措施,使其能順利融入我國生活環境,與國人組成美滿家庭,共創多元文化社會,減少因適應不良所衍生之各種家庭與社會問題,特訂定本實施計畫書。
二、指導單位:內政部移民署、臺中市政府
三、主辦單位:臺中市政府民政局
四、承辦單位:臺中市太平區戶政事務所(以下簡稱本所)
五、辦理期程:112年5月6日、5月7日、5月13日
六、參加對象及人數:
- 參加對象:臺灣地區人民之配偶為未入籍之外國人、無戶籍國民、無國籍人、大陸地區人民及香港澳門居民(以初入境未滿3年或未曾參加民政局主辦之輔導班者,優先招收),或已入籍為我國國民而仍有照顧輔導需要者,並鼓勵其在臺共同生活親屬參與。
- 參加人數:15人。
七、地點:本所三樓會議室(地址:臺中市太平區大源路2之18號)。
八、辦理內容:
- 課程名稱:「臺中市太平區戶政事務所辦理112年新住民生活適應輔導班」。
- 課程內容:包含衛生保健(含法定傳染病、愛滋病或毒品防治)、法律常識、社會福利等基礎通識課程,另開設實用有趣的手作課程,課程總時數計20小時(詳如附件1課程表)。
- 招生期間:112年3月1日至4月30日。
- 宣導方式:透過各類傳播媒體、網站、集會場所宣傳,另以郵寄招生簡章及電話詢問方式鼓勵新住民踴躍參加。
九、經費分析(經費概算):詳如本所112年新住民生活適應輔導班經費概算表(附件2)。
十、創新作為:
- 針對新住民家庭成員共同學習與成長需求,除在台生活基礎通識課程,更加入社會關注議題-跟蹤騷擾防制法,加強新住民生活適應、自我防護能力及提升日常生活法律常識。
- 開設手作課程:利用本區農作特產-枇杷,融入手作課程,開設枇杷造型錀匙圈課程;跨機關邀請太平區農會家政班,利用本區當季盛產農作物-龍眼、荔枝,開設簡易甜點料理課程,輔導並培養新住民習得第二專長。
- 特邀請臺中市立圖書館太平坪林分館沈守真主任擔任講師,介紹「臺中巿立圖書館借閱證」,瞭解借閱證的益處和使用,並實際協助新住民線上辦證,鼓勵其學習不中斷,享受整個城市都是我的大書房,透過在地文化、數位資源、主題書展、說故事、表演等方式,連結閱讀使新住民能夠以不同的角度、不同的方式親近閱讀,放鬆心靈 。
- 為提升新住民就業能力、增進新住民信心,聘請具有專長之新住民擔任講師,分享其在臺生活與工作專業知識,作為新住民學習之榜樣。
十一、預期效益:
- 適應臺灣家庭生活
新住民來臺展開新生活,與國人配偶及其家庭共同生活,兼負家庭照顧與社會服務等重要角色,本課程能幫助新住民順利適應臺灣社會文化及環境,順利融入臺灣生活。
- 了解在臺權利與義務
安排法律相關課程,讓新住民認識在台基本法律常識,除享受應有之權利之外,對應負擔之義務也能有所認知。
- 跨機關合作,融入太平在地文化
生活於太平更要了解太平之美,本轄為臺中市第二大行政區,為鄉村都市混合型態城市,有豐富的地理資源,農特產為枇杷、龍眼、荔枝及竹筍。本所跨機關邀請太平區農會及領有國際證照之專業講師,將太平特色農產融入手作課程,讓新住民實際體驗在地文化的美好和多元性,培養新住民適時利用在地資源,習得第二專長。
- 建構多元和諧社會
鼓勵新住民利用假日,走出家庭進入社會,拓展人際關係,使其有機會接受社會所提供的學習資源,瞭解政府相關輔導及福利措施,建立與政府單位溝通管道,俾利其適時提出需求或尋求協助,以保障其權益,並建構多元和諧社會。